今年47歲的蔣存琴出生在鎮(zhèn)原縣臨涇鎮(zhèn),長在農村,經歷過貧困、病痛的她,用堅韌的拼搏精神,積極發(fā)展刺繡產業(yè),幫扶培訓留守婦女,帶動越來越多的繡娘,繡出了一片民俗文化產業(yè)的廣闊天地。
▲蔣存琴的刺繡作品
16歲時,蔣存琴學著奶奶的模樣,拿起針線刺繡,當一朵朵色彩明艷的花朵在絲線中綻放,蔣存琴越發(fā)癡迷。一次又一次,一遍又一遍,她不斷練習、摸索,沉浸在刺繡的世界里。
▲蔣存琴正在繡制枕頭
2003年,在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(jié)上,蔣存琴看到大幅的精美刺繡作品,激發(fā)了她對刺繡強烈的探索欲。聽說同縣有一位國家級刺繡大師,她多方打聽聯(lián)系拜師學藝。學習時,每天長達十五六個小時,日復一日地刺繡,她并不覺得辛苦?!耙驗橄矚g,常常會忘記勞累,看到一針一線繡制出來的作品,我感到無比的自豪?!笔Y存琴說。
▲蔣存琴的刺繡作品
草木蟲鳥銀針影,風云彩霧繡出情。刺繡技藝的出神入化,絕非一朝一夕,背后是扎實的功底和各種技法的呼應。蔣存琴的刺繡作品色彩搭配自然、雅致,圖案精致、造型生動,花鳥人物、自然事物,每一幅作品獨具匠心、栩栩如生。
▲蔣存琴的刺繡作品
▲蔣存琴的刺繡作品
2007年,蔣存琴創(chuàng)作的作品《梅蘭竹菊》在甘肅民間文藝“百合花獎·民間工藝美術類”評選活動中榮獲銀獎。第一次參加評選就獲得省級獎項,給了她很大信心。從此,她不斷精進刺繡技藝,潛心創(chuàng)作。2011至2013年,她的作品《金魚戲蓮》與《花鳥四條屏》分別獲得中國(慶陽)農耕民俗文化展香包刺繡類二等獎。
▲蔣存琴的外觀設計專利產品《四季花瓶》
在做好傳統(tǒng)刺繡的同時,蔣存琴始終關心著刺繡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2019年,她成立了合作社,自費在鎮(zhèn)原縣臨涇鎮(zhèn)各村組開設培訓班,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刺繡技藝,輻射帶動周邊繡娘200多人,幫助她們脫貧致富。
▲蔣存琴指導學員們學習刺繡
臨涇鎮(zhèn)席溝圈村村民揚玉琴,是刺繡致富的親歷者。因家庭突遭變故,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心。蔣存琴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經常前去看望她,鼓勵她發(fā)展刺繡產業(yè)。在蔣存琴的幫助下,揚玉琴的一幅刺繡作品賣了2萬多元?!皬拇耸杖胗辛伺晤^,再也不用發(fā)愁掙錢沒有門路了,不光我,村上很多能繡花的人每年都有5000元到20000元不等的收入。”揚玉琴說。
▲蔣存琴(左一)指導揚玉琴(右一)學習刺繡
2021年,為了進一步發(fā)展壯大刺繡產業(yè),蔣存琴與當地企業(yè)家合作成立了“高原媽媽”社會實踐創(chuàng)新(公益)基地。每周蔣存琴在基地為學員開展國畫刺繡教學,先后培訓4000多人,獲得市縣及婦聯(lián)多次表彰。
▲蔣存琴(右二)指導學員們學習國畫刺繡
近日,蔣存琴正忙于完成一位杭州客商的大訂單,分別是兩幅長卷刺繡作品《韓熙載夜宴圖》和《富春山居圖》,訂單價值40多萬元。其中《韓熙載夜宴圖》長達8米,運用10多種針法,繡制48個人物,配色配線多達100種?!拔乙呀浝C了整整一年,如果能趕今年香包節(jié)完成,參賽作品非它莫屬?!笔Y存琴說。
▲蔣存琴正在繡制《韓熙載夜宴圖》
▲蔣存琴(右一)和奶奶、侄女、侄孫女 繡制香包
一針一線,一絲一縷,代代傳承。如今,蔣存琴6歲的侄孫女也時常跟著她學習刺繡。有傳承人,有合作社,蔣存琴對刺繡事業(yè)信心滿滿?,F(xiàn)在的她,年收入達80萬元到120萬元,刺繡作品銷往天津、北京、上海、廣東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