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陽網訊(記者路世玲)日前,市氣象局發(fā)布的特色農業(yè)氣象服務顯示,今年我市氣候異常多變,7月中旬出現了旱澇急轉天氣,尤其7月15日凌晨,出現了大暴雨天氣過程,降水使各地農田滲透深度超過40厘米,春季以來持續(xù)數月的干旱得到解除,但大暴雨、暴雨使各縣(區(qū))遭受不同程度洪澇災害,久旱轉久雨后,各類農作物病害風險加大。
據市氣象局西峰農試站站長、高級工程師周忠文介紹,雖然這次大暴雨天氣造成的災情比較嚴重,但這次降水是我市今年以來首次系統(tǒng)性降水過程,降水范圍廣、降水量大,有效緩解了我市春季以來的持續(xù)干旱,氣候也由久旱轉多雨,對秋田作物生長和林果產量形成十分有利,土壤墑情好轉,也為后期秋播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。
“目前,正值主汛期,多雨將造成高溫高濕的氣象條件,容易造成果園病蟲害發(fā)生和流行。經調查,早期落葉病、富士褐斑病、元帥炭疽病等已在西峰區(qū)溫泉鎮(zhèn)、合水縣何家畔鎮(zhèn)等地出現,各地應做好監(jiān)測防治工作,做到早監(jiān)測早預防。”周忠文說。
周忠文提醒,暴雨引發(fā)的洪澇災害淹沒農作物,使農作物的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,因此應盡快排水防澇,科學控水施肥,促進農作物自我恢復和產量形成。因洪澇引起玉米倒伏嚴重,特別是匍匐的玉米,應及時進行人工扶直,并在根部培土;而莖折斷的玉米,要盡快把折斷植株清除出田間,以免腐爛,影響正常植株生長。對洪水沖毀嚴重的田塊及因前期干旱未復種地塊,及時進行翻耕,改種蔬菜、豆類等生長期較短的經濟類作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