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陽網訊 (記者 李建強)2018年12月,寧縣被確定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,時隔不到一年,2019年10月,寧縣又被列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。
兩年多來,寧縣立足實際,先行先試,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,以資源整合為抓手,以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,堅持常態(tài)化組織開展政策理論宣講、文化惠民、移風易俗、扶貧濟困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,為全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、助推鄉(xiāng)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、厚重的道德內生動力和強大的文化內涵支持。
整合資源
高標準打造文明實踐平臺
盤克鎮(zhèn)咀頭村村民彭彩芍的名字經常出現在“巾幗家美積分超市”積分排名榜上。彭彩芍不僅每天帶頭積極參加村里各項義務勞動,自覺維護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每月還堅持在村“敬老助貧理發(fā)室”為60歲以上老人義務理發(fā)兩次,定期給養(yǎng)老院老人洗衣物、清衛(wèi)生?!叭ツ晡覅⒓痈黜棿寮壥聞蘸蛣趧右还卜e了575分,不僅在村上積分超市兌換了禮品,還受到了村委會的表揚?!迸聿噬指吲d地說。
打造文明實踐中心,離不開陣地平臺。該縣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平臺建設,依托馬坪社區(qū)便民服務大廳、文明禮儀大廳、道德講堂、文化廣場、文體活動室、書畫室、糾紛調解室、鄉(xiāng)賢文化工作室等“兩廳一堂一場七室”和縣城四個廣場以及縣文化館、王孝錫烈士紀念館等實踐基地(點)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。
“除了組建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之外,我們還在18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257個行政村、13個社區(qū)分別依托鄉(xiāng)鎮(zhèn)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各實踐站將文化活動室、黨員活動室、黨員電教中心、道德講堂、農家書屋、鄉(xiāng)村舞臺、文明禮儀大廳、村史館、鄉(xiāng)愁記憶館等活動場所全部納入實踐陣地建設,全縣上下初步建立了覆蓋全面的三級聯動文明實踐網絡?!笨h文明辦主任王自祥說。
除此之外,寧縣還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,開展線上線下服務,搭建宣傳群眾、教育群眾、關心群眾、服務群眾的平臺。由志愿者帶頭注冊“學習強國”“甘肅黨建”手機APP,組織理論教員、新鄉(xiāng)賢、道德模范等志愿服務者深入村組農戶、田間地頭,堅持講好“五堂課”,即講好黨課、核心價值課、扶貧勵志課、移風易俗課、志愿服務課。
優(yōu)化隊伍
高質量組建精準服務團隊
“多虧這些志愿者,逢年過節(jié)、周末休假,他們都會過來幫助我們清掃院落、義務理發(fā)、整理衣被……他們待我們就像親人一般?!碧崞鹬驹阜贞犖椋瑢幙h社會福利院62歲的武元年老人感激地說。
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主體力量,為了高質量組建精準志愿服務團隊,寧縣以黨政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的黨員干部為主體,組建成立了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,由縣長擔任總隊長,15個縣直部門牽頭負責,成立了以縣直部門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為主體的理論宣講、教育服務、文化服務、健身體育、科技科普、衛(wèi)生健康、文明創(chuàng)建、精準扶貧、助殘濟困等15支直屬志愿服務隊。同時,以鄉(xiāng)村治安戶長、鄉(xiāng)賢人士、鄉(xiāng)土文化人才、科技能人、致富能手、科技特派員、律師、“五老”人員、先進人物、文藝志愿者、熱心公益的鄉(xiāng)村群眾為主體,組建成立了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和社區(qū)志愿服務隊。
在此基礎上,寧縣還以社會志愿服務組織為主體,協調組織寧縣志愿者協會、寧縣青年志愿者協會、寧縣陽光志愿者團隊、寧縣義警協會等21個社會志愿服務組織積極參與。同時,為充分調動全縣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,制定《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禮遇辦法》,實行志愿者星級認定,并以服務時長和表現情況為標準,采取贈送購書卡、公交卡、享受免費體檢、優(yōu)先評優(yōu)選先、提供意外人身保險等方式進行適度回饋。
據了解,目前寧縣在甘肅志愿服務網注冊志愿者達到4.1萬多名,初步構建起了上下貫通、供需對接的各級各類文明實踐隊伍。
強化宣傳
高效率開展常態(tài)長效服務
今年5月下旬,寧縣委宣傳部、縣委組織部、縣委黨校、縣文聯、縣文化館和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抽調精干力量,組成宣講團,以全縣60個貧困村為重點,集中開展了“理論政策進萬家 扶志扶智奔小康”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?;顒悠陂g共向群眾贈送書法繪畫作品3000余幅,發(fā)放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脫貧攻堅奔小康”主題小禮品8000多份、《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入戶手冊》等宣傳資料6000多份。同時,帶動全縣18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200多場(次),受教育群眾1.6萬人次。
群眾需求在哪里,服務就對接在哪里。寧縣堅持“規(guī)范+特色+創(chuàng)新”的建設思路,以學習實踐科學理論、宣傳宣講黨的政策、培育踐行主流價值、豐富活躍文化生活、持續(xù)深入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,以大力發(fā)展鄉(xiāng)賢文化、實施鄉(xiāng)村振興、助推脫貧攻堅為特色重點,聚焦解決改革發(fā)展的重點難點、人民群眾的堵點痛點、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,面向基層征集設置一批志愿服務項目,以“菜單”形式向城鄉(xiāng)發(fā)布,啟動開展群眾點需求、志愿團隊亮服務的“點亮行動”,按照“城區(qū)團隊重點下沉、鄉(xiāng)村團隊自我服務、專業(yè)團隊精準配送”的思路,組織廣大志愿者以“講、樹、幫、樂、移”為主要方式,集中深入開展凝心鑄魂強農、黨的政策領悟、主流價值引領、文化生活豐潤、科技知識普及、美好風尚涵育、環(huán)境秩序優(yōu)化、脫貧攻堅助力、守望相助暖心九項文明實踐活動。
為了不斷引導農民群眾樹立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,寧縣先后組織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“1+3”理論政策暨“感黨恩·樹家風”集中宣講活動、“推動移風易俗 踐行婚嫁新風”集體婚禮、“關愛扶貧干部助力脫貧攻堅”慰問活動、“學黨史、感黨恩,守初心、強‘四力’”主題實踐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“我和我的祖國”主題宣傳教育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。
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,寧縣各條戰(zhàn)線、各個行業(yè)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還積極立足本職崗位,充分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和特長,圍繞政策宣傳解讀、衛(wèi)生知識普及、心理疏導等方面,錄制理論說唱、地方戲曲、相聲快板等小視頻320多條(次),積極開展線上宣講、網上科普,為群防群控凝聚起了強大力量。